「新聞」只不過是個產品?!


  於日前看到這篇文章(媒體素養這一課,如果有空的話不妨一讀),不由得覺得看似多元的社會觀察,其實已經悄悄變成一元的框架報導。現在的新聞媒體多採批判式的報導,扮演所謂第四權的角色監督政府,為名喉舌,卻也因此將媒體、記者的立場,為新聞事件加上主觀的註解。


  如文章所述 "他們選擇把新聞作為「產品」的角色放大了,「社會責任」的部份則縮小,這是一種生意經營方式。"

  隨著網路的普及,大編輯台的現象也就更明顯,一則相同的新聞使用在平面、電視、網路,即便是不同家的新聞,內容也都大同小異,鮮少對一則事件作不同面向的解讀與探討。更況網路具有資訊流通快速的優勢,雜誌具有深入報導的特點,相較之下,每日新聞便顯得格外不上不下。在電視上所見的新聞每台皆相似,台視播完華視播,華視播完TGBS播,而且許多畫面引用自網路,更有趣的是那些網路新聞是自己在許久前就已經看過的,卻被當作是「今日」的新聞播放,不由得令人有 "那我何必浪費時間看新聞呢?" 的感覺。

  「N世代衝擊」一書在2008年針對12個國家的N世代族群(31歲~11歲)調查,「你寧可生活中沒有電視,還是沒有網路?」無論是哪個國家,電視都是第一個可最先割捨的媒體。網路的即時性大大衝擊現有電視媒體,當地震發生時,twitter、Plunk針對災情的回報比電視媒體來的快了許多,網民的人肉搜索比警察辦案更有效率。

  Google TV將來是否成形仍屬未定之天,但由美國三大電視網封殺Google TV看來,勢必會對既有的產業結構帶來不小的衝擊,我期盼在衝撞後會有不同且真實多元的媒體生態,而不是跟NCC一般,多了很多位新聞局長。

  關掉電視吧! 其實人人皆是新聞台,網路平台提供了便宜的個人發聲管道,所有的事情都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,既然如此,又何必甘於將自己的思考主控權,交給一台四方立方盒呢?

Mr. Miller

If you like my articles, welcom to share it, thanks!

3 則留言:

  1. 新聞的問題 好像大學的時候就常常成為我們討論的重點
    以前的人 受了委屈 就會說 我要找民意代表
    現在的人 受了委屈會說 我認識很多記者
    而媒體也不再是公正的單位
    各家新聞 最後一定會帶幾句跟自家政治利益相關的話語
    而且 台灣那麼小
    新聞台卻是24小時密集的播放
    難到台灣每個小時都有新鮮事?
    Selina開刀、Selina開完刀
    Selina的男友去看她
    Selina的男友離開醫院
    Selina....
    這幾天的新聞 光是這樣的內容就可以快要半小時
    就算 CNN開了 很多東西都聽不懂
    我最近也比較愛看CNN了
    假裝自己程度很高呀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你回的好認真,我要哭哭了  T^T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因為其實新聞的問題
    我很早前就有想在我的網誌提過
    只是 我沒辦法像你那麼專業的寫出來
    就放棄了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