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死亡」,或許就是在提醒我們要如何「活著」


  活得越久,年紀越大,對「死亡」這個議題接觸的頻率也就越頻繁,並不是說一天到晚身邊都有人往生,畢竟我不是柯南,也不是金田一。而是從身邊朋友的經歷,或長輩間的漫談當中漸漸的體會到,其實在這人生必經的過程–「死亡」,或許就是在提醒我們要如何「活著」。


  「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: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」是由一位從事特殊清掃20多年的日本人,特掃隊長(筆名)所著,講述當他在清理有形之物的過程中,許多無形之物也隨之浮現,透過「死亡」,悟出「生存」真意的生命書寫!這在日本特殊的職業帶起媒體對「老年化」與「孤獨死」議題的注意,但令我好奇的是,在台灣是不是也有相同的一群人默默的在從事這件事情?


  答案是,當然有,殯葬業者就有這一項服務,在PTT上有網友分享實際的特殊清掃掃經驗。基本上清掃的流程跟書中提得差不多,不同的是日本的特殊清掃步驟似乎多了份體貼。在台灣,在清掃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窗戶,而在作者的作業流程是先在室內噴灑特殊的殺蟲劑,將因屍體腐爛所產生的蚊蠅蟲蛆等先殺死,再開窗戶,以免室內的蒼蠅飛到鄰居家的餐桌上。


  除了作者對死亡的感悟之外,另一件引起我注意的是人死後血的狀態,「血乾掉的部分就像硬脆的麥芽糖,很容易剝除;半乾的部分則像一層厚厚的蠟,不是那麼容易刮掉。至於未乾的部分,就像擦拭半溶的巧克力」,這生動的描述讓人很容易的想像現場的狀況,但也許會讓麥芽糖與巧克力的銷量受到一些影響。


  若要說看完這本書可以得到些什麼? 我想,作者在特殊清掃時,這段對對生命的領悟會是最好的回答。

  「每當我在慘不忍睹的現場中努力揮汗、奮戰時,就會看到我正在跟『自己』這個難纏的對手搏鬥,但也因為這股意念,才能對人生燃起源源不絕的動力。奮戰的過程中,我會看見自己的脆弱、愚昧,但我們的人生或許就是得和所有的自己共舞和奮戰。」



Mr. Miller

If you like my articles, welcom to share it, thanks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